4月16-20日,陕西工商管理硕士学院第25届EMBA开启了一场上海企业参访暨赴西交利物浦大学移动课堂之旅。本次移动课堂立足产业前沿发展,以企业数字化转型和领导者认知提升为主线,通过实地参访长三角地区独角兽企业、知名高校及区域合作平台,为新时代产业创新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企业考察环节,活动特邀复旦大学六次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王小林教授、复旦大学终身教育学院副院长葛宏波,通过“企业家分享+专家点评”的“双师课堂”方式,从多个维度解构企业数字化创新案例。
在课程学习环节,同学们走进西交利物浦大学,聆听西浦执行校长、学院常务副院长席酉民教授《领导科学与艺术》课程,结合课堂学习与互动交流,引发同学们对领导力与未来趋势的深刻反思,提升复杂心智。
学院副院长田高良教授亲临移动课堂现场指导。
走进黑湖科技,解码智造云链新动能
企业考察首站,同学们参访工业互联网独角兽企业——上海黑湖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瞪羚企业,以及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全球科技先锋和《财富》杂志评选的中国最具社会影响力的创业公司,黑湖科技从一家不到10个人的创业公司,再到超600名员工、为20000多家企业提供服务、营收过亿的独角兽企业,黑湖科技与中国智造一起飞速成长,也为中国智造贡献了自身的力量。
黑湖科技工业互联网赋能中心总经理王倩锋向师生一行详细介绍了公司创业与发展历程,黑湖科技在精准把握B端企业需求的基础上,依托自主研发的「黑湖小工单」、「黑湖智造」、「黑湖供应链」等工业软件,成功打破制造企业内外部数据孤岛,为数万家小微企业、数千家中大型、甚至是巨型制造集团提供工业软件服务,通过云端制造协同系统实现数据驱动下的精益制造。这让同学们得以窥见工业互联网赋能实体经济的全景,零距离感受到中国智造数字化转型的前沿实践,深刻理解了“数字工厂”如何提升制造业柔性生产能力,对“数据穿透产业链”的创新价值有了深刻认知。
探访千寻位置,解锁时空智能新势能
企业考察第二站,同学们来到中国时空智能科技领军者——千寻位置网络有限公司。作为全球首个定义“时空智能”的独角兽企业,千寻位置基于北斗卫星系统基础定位数据,利用遍布全球的6000多座GNSS星基/地基增强站,通过自主研发的智能算法、芯片及大规模互联网服务平台,以厘米级定位、毫米级感知、纳秒级授时的全栈能力,为23亿终端设备构建精准时空坐标,展现数字中国建设的“时空底座”力量。
参访过程中,同学们先后参观了企业“时空智能”展厅,聆听专题分享,共同了解千寻位置的发展历程,深入探寻时空智能生态圈全链路图谱,沉浸式体验北斗赋能万物互联的硬核创新,从自动驾驶到灾害预警,从智慧农业到城市基建,千寻已将应用市场拓展到铁路、桥梁、电网、农业、水利、住建、航空、汽车、电动车等20多个领域的超过2.5亿用户,千寻位置打造的“时空智能基础设施”产业链令同学们赞叹不已。
做客长三角数字会客厅,共筑智慧生态新格局
企业考察第三站,学员们走进长三角数字一体化创新平台——长三角数字会客厅,实地探寻区域协同发展的数字生态构建之道。长三角数字会客厅是由长三角智慧城区合作发展服务联盟发起筹建,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创新的“超级连接器”,数字会客厅以“平台集群+产业数字生态”模式打破行业壁垒,正成为长三角新质生产力的孵化温床。
参访过程中,黄丽铣秘书长为同学们详细介绍了联盟在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创新发展中的平台作用与发展模式,联盟坚守公益组织初心,秉承极致开放、共建共赢运营理念,融合多方资源,其发起的产业联合会,聚焦低空经济、绿色智慧乡村、应急产业、智慧医疗等领域,以实体项目和服务为载体,开展产业招商服务、企业出海服务、产城示范基地、企业发展服务、智能云诊服务,赋能长三角41个城市发展。学员们围绕区域协同创新、数据要素流通等议题展开研讨,切身感受数字经济对城市治理与产业布局的深远影响。
在企业考察总结环节,王小林教授结合六次产业理论勉励同学们要学会构建生态思维,为两天上海企业考察画下圆满句号。他指出,相较于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生产、经营和运营数据的产业就是第四产业,人工智能时代的产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革,人工智能时代的企业需要实现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时代的企业家需要掌握并运用生态系统思维。工业经济时代的产业逻辑更侧重分工与竞争,人工智能时代更需要合作与共享,对于企业家而言,合作与共享意味着要把所有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生态方链接在一起,找准自身企业在生态圈中的定位,依托新产品和新服务满足消费者不断迭代的体验感,通过新的数据要素与新的技术,把握人工智能时代的产业转型机遇实现企业新的发展。
问道西浦,重构领导者心智模型
在上海为期两天的企业考察交流圆满结束后,同学们前往苏州,走进极具创新基因的西浦创业家学院(太仓)和苏州工业园区校区,聆听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学院常务副院长席酉民教授《领导科学与艺术》课程,解码企业家“智”胜未来的心智模型。
席酉民教授以“和谐管理理论”为纲,融合40余年治学治校中的理论与实践智慧,通过大量生动的案例,剖析国际局势与数智技术双重冲击下的企业生存之道,引导同学们突破传统管理思维定式,通过数智背景下的和谐管理理论,构建适应生态管理的领导者心智模型,为同学们呈现了一场贯通东西方管理哲学的思想盛宴。
席酉民教授指出,数智时代下的产业生态构建需要产业家的涌现。产业家是生态的制造者,他们的角色实际上是能够利用数智技术,跨越企业边界整合资源,即有能力从一种需求或一个具体的实业入手,根据价值网络,迅速撬动相关资源,吸引潜在伙伴,缔结产业互联网,以营造新产业或促进已有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
席酉民教授鼓励同学们在未来的事业发展中,要善于构建远见和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建立广泛认可和共享的愿景和使命,完善治理结构与相关价值利益者联盟,具备跨文化领导力和管理系统,以清晰的战略谋划实现各个阶段的成功,并加以长期持续的坚韧努力。他希望同学们能够学会将东西方智慧、人类智慧与数字智能融会贯通,以跨界能力与融合智慧塑造应对未来挑战的核心竞争力。
收获满满,以认知的力量整装再出发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移动课堂结束之际,同学们纷纷表示此次研学实现了“课堂理论-企业实践-产业生态”的多维认知跃迁。
西安和利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政企总监李菲同学感慨到:“在黑湖科技参访时,系统里跳动的数据看板令人震撼。这家深耕制造业SaaS领域的企业,用‘数字化乐高’理念解构了传统生产流程,其创新之处不在于技术堆砌,而是将复杂算法封装为模块化工具,让中小企业在零代码环境下实现柔性生产。这种‘技术平民化’思维革新了我们对数字化转型的固有认知——转型的起点不是技术应用,而是管理思维的进化”。
陕西宝利沥青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博同学谈到:“此次走访千寻位置等独角兽企业,却让我看到了截然不同的图景,年轻的创业者们带着技术突围的锐气,深入了解需求,创造生态,在高精度定位等领域开疆拓土,中国产业从「跟跑者」到「并跑者」甚至成为「领跑者」,这种跨越不仅是技术的追赶,更是发展模式与创新信心的重塑”。
东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集团财务部长常利平同学分享到:“此次研学让我认识到西部企业还有很长科技创新之路要走,西部发展仍受限于思维固化、资源分散和协同不足。作为西部企业从业者,我们需要跳出地域局限,借鉴长三角的开放与联动思维,推动技术、资本和人才的高效整合,必须拥抱科技,在企业战略发展中寻找新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
兴正伟科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联席董事长张晓艳同学指出:“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数智时代,唯有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拥抱变革,以生态思维重构管理范式,将个人心智升级与组织创新深度融合,才能在颠覆中把握先机、在共生中实现跃迁。正如席酉民校长所启示的,未来的竞争不再是单个企业或个体的孤军奋战,而是生态系统的协同进化。需要我们以产业家的战略眼光和领导者的变革勇气,共同探索中国科技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化路径”。
本次EMBA上海苏州移动课堂之旅深度整合长三角校企优质资源,既聚焦数字科技前沿应用,又锤炼战略领导思维。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产教融合,为学员搭建更广阔的学习实践平台,助力新时代产业领袖的成长与涌现。
撰文丨第25届EMBA 刘双辉